上一篇

羽绒服的冰与火之歌:波司登向上卷高端,鸭鸭向下陷价格泥潭

羽绒服行业正悄然酝酿一场变革。

伴随国产品牌实力跃升与消费者民族自信高涨,羽绒服市场迎来“国货时代”。曾经被国际大牌牢牢占据的高端羽绒服领域,被一批兼具科技硬核、工艺品质与原创设计力的中国品牌重新改写规则。

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一批融合尖端科技、智能温控与时尚设计的冰雪服饰集中亮相。作为冰雪经济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代表性国民领军品牌,鸭鸭羽绒服在新消费新服务主题展馆“秀起了肌肉”。

在市场快速扩容、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从海量品牌中突围、精准传递品牌价值并抢占消费者心智,已成为以鸭鸭羽绒服为代表的国产羽绒服品牌的核心课题。

羽绒服行业“大考”来了

羽绒服市场总量在增长,但竞争环境却日益严峻。

根据百谏方略研究统计,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4年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达到16336.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4747.8亿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29%。其中,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羽绒服市场,占有大约24%的市场份额,之后是中国和北美市场,二者共占有接近46%的份额。

机遇与挑战并存,以鸭鸭羽绒服为代表的国产老字号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一方面,羽绒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愈发严重,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企业,多数产品在款式、功能、甚至营销策略上趋于雷同。许多品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被迫卷入低价竞争的浪潮,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

鸭鸭羽绒服作为历史悠久的大众品牌,长期以高性价比和实用功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然而,新兴互联网品牌凭借轻资产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能够以更低价格推出类似产品,在价格战愈打愈烈的环境下,其传统优势正在被侵蚀。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羽绒服需求的变化,高性价比的功能性产品正成为新趋势。

现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保暖性能,还注重轻便、时尚、科技应用(如防泼水、智能温控)以及环保材料的使用。这意味着,鸭鸭羽绒服需要在研发、设计和供应链等多方面持续投入,才能跟上市场步伐。

总而言之,全球羽绒服市场的未来依然广阔,但竞争方式已从单纯的价格与规模之争,转向产品力、品牌力和创新力的综合比拼。对鸭鸭羽绒服而言,当前的压力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

高光阴影下的三重困境

鸭鸭并非新兴品牌,而是创立于1972年的“中国本土羽绒服鼻祖”。

回溯其发展轨迹,鸭鸭早年曾是国民级羽绒服代表,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式微,长期以来一直被误以为是山寨杂牌,还曾濒临破产。转机出现在2020年,现董事长樊继波拿下鸭鸭股份全部股权,带领新团队为其按下复兴加速键。

据鸭鸭数据,樊继波接手后,鸭鸭2020年GMV增至35亿元,2021年突破80亿元,2023年已在150亿元左右,较2019年增长超180倍。五年间增长超百倍,用爆发式增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时至今日,鸭鸭品牌以“国民羽绒服”为定位,高举高性价比与年轻化旗帜,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然而,突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鸭鸭正面临着品控危机、价格带挤压与多方竞争的三重困境。

一来,鸭鸭羽绒服低价策略反噬品质口碑,消费者信任亟待修复。为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鸭鸭选择了以价格为核心武器的策略,但这却成为一把双刃剑。

社交平台上,鸭鸭羽绒服“质量差”“羽绒少”“太薄”等负面评价与“高性价比”的宣传并存。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2248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鸭鸭羽绒服,而近期百余条投诉中,破损、开线、跑绒等问题频发。

二来,鸭鸭羽绒服品牌虽然避开了和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但也面临新兴品牌的冲击。诸葛定位战略研究院数据显示,鸭鸭主流价格带集中于300-500元区间,这一策略虽巧妙避开了与波司登等中高端品牌的正面交锋,却使其陷入更残酷的“贴身肉搏”。

一方面,它与价格相近的雪中飞、冰洁等平价品牌短兵相接,这些品牌同样深耕性价比市场,消费者认知基础稳固。据波司登集团2024/25财年数据,雪中飞品牌深挖“冰雪”基因,实现收入约为22.06亿元,同比增长9.2%;冰洁品牌收入约为1.27亿元。

另一方面,新兴互联网品牌凭借更极致的低价、更灵活的供应链和更敏锐的年轻消费者洞察,不断蚕食市场份额。鸭鸭既未能建立起如波司登般的品质与技术壁垒,又在新兴品牌的流量攻势下难以凸显差异化优势,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被动局面。

三来,多维竞争压力叠加,突围之路阻力重重。鸭鸭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平行品牌的竞争,更来自于整个行业的结构性挤压。

鸭鸭羽绒服与波司登的竞争虽非直接价格战却是“品牌势能”的较量,其品牌势能覆盖中低端,同等价位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波司登的产品;鸭鸭羽绒服与新兴品牌的竞争则是“速度与灵活”比拼,新品牌依托社交媒体营销快速迭代,更能捕捉年轻人偏好。

总的来说,鸭鸭羽绒服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却困于“低价-质损”的负面循环、中低端市场的红海厮杀与多维竞争对手的挤压。

出海是一场冒险

国内羽绒服赛道内卷加剧,出海成为鸭鸭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2025年4月,鸭鸭集团正式提出“开拓全球”战略,明确将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市场作为国际化首站。

其目的很简单,这些地区与中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对中国产品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是许多中国品牌出海的首选之地。来自博览会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

尽管前景可期,鸭鸭的出海之路仍布满荆棘。

其一,文化适配与品牌认知重建。虽然东北亚市场与中国文化相近,但消费者偏好、审美习惯仍存在差异。例如:日韩消费者注重设计细节和轻便时尚,俄罗斯消费者更看重保暖性能和耐用性。鸭鸭能否摆脱中国低价品牌的刻板印象,建立起优质性价比的新认知,是一大考验。

其二,面临激烈且本土化的市场竞争。本土品牌深耕多年,拥有稳定的渠道和忠实的消费群体,鸭鸭若仅凭价格优势,恐难以突出重围。例如:日本有知名户外品牌Snow Peak、Descente;韩国有Black Yak、Kolon Sport等知名品牌……

其三,品质与供应链的跨境管控。鸭鸭国内频发的品控问题若在海外重演,将对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跨境供应链管理复杂度高,物流、退换货、售后服务等环节如何实现高效本地化,将是鸭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全球化不是国内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品牌综合实力的终极考验。对于鸭鸭而言,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其成败不仅关乎新的增长极,更将决定它能否真正从一个“国民品牌”蜕变为一个“全球品牌”。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本公司进行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福州飞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0875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