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成立76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人寿虽底蕴深厚但时代浪潮奔涌,一场关乎未来的深度转型已迫在眉睫。
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理赔服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赔付件数超4400万件,赔付金额超730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从结构来看,健康保险责任理赔件数超4340万件,同比提升超13.3%,理赔金额超560亿元,同比提升超2.2%。前三季度,身故、医疗、重疾、伤残四大维度赔付占比分别为19.1%、58.0%、18.3%和3.0%。
理赔规模是衡量保险公司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人寿在保持业务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深度转型所带来的多重挑战。
行业深度转型阵痛期:中国人寿的“大象转身”
当前,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市场环境正被深刻重塑。在此宏观背景下,保险行业也告别了过去粗放增长的“黄金时代”,迎来一场从追求规模扩张到聚焦价值创造的深度转型。
这场转型的驱动力源于客户与科技的双重变革。
一方面,市场需求已然生变。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及Z世代成为消费新势力,客户的保险需求日趋多元和个性化。单纯的保障产品已不足以满足市场,养老规划、健康管理和财富传承成为核心诉求,体验至上、定制化的服务成为新的竞争高地。
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从过去粗放式的产品销售,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解决方案供给,推动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
另一方面,科技正重塑行业生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精准定价和优化风控的关键。然而,对于传统保险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数据治理薄弱、模型工具落后等问题仍是普遍存在的掣肘。
常言道:“船大难掉头。”中国人寿拥有的品牌信誉、资本实力和庞大客户基础是其转型的宝贵财富,但能否成功跨越传统模式与新时代需求之间的鸿沟,仍是个未知数。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人寿总资产与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累计服务客户超6亿人;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这些数据彰显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资源实力。
然而,这是一场涉及产品、渠道、科技和品牌的革命。中国人寿传统上依赖庞大营销员队伍驱动(人力驱动)、以渠道为王、产品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在追求精准、高效和个性化的新市场环境下,难免显露出疲态。
对于中国人寿而言,曾经的规模优势既是护城河,也可能成为转型的包袱。未来,如何打破路径依赖,在维持庞大体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是中国人寿保险必须破解的核心难题。
竞争格局演变:从“一超多强”到“群雄逐鹿”
中国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演变,可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由少数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主导,形成寡头垄断;随着市场开放,股份制与外资保险公司涌入,竞争日趋激烈;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行业正被深度重塑,进入科技驱动的新竞争时代。
显然,中国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早已告别了由少数大型国企主导的“一超多强”时代,进入了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群雄逐鹿”新阶段。中国人寿保险正面临传统劲敌、新生对手的围攻,竞争压力巨大。
在传统保险主战场,中国人寿面临的最强劲敌之一,无疑是中国平安。
平安早已超越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蜕变为一个覆盖金融、科技、医疗的综合性生态集团。这种生态化布局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和客户粘性。相比之下,中国人寿虽然在资产和保费规模上依然庞大,但在科技的深度融合与生态化服务能力的构建上,仍面临追赶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7.3%。平安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3901.86亿元;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总资产规模在今年首次突破13万亿元大关,截至上半年达到13.51万亿元,是目前唯一总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上市险企。
如果说与传统对手的竞争尚在同一维度,那么来自蚂蚁保、微保等互联网平台的冲击,则更像是一场“降维打击”,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保险产品的触达和销售方式。
一来,这些平台坐拥亿级活跃用户,掌握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对严重依赖代理人“人找人”传统模式的中国人寿构成了直接分流;二来,基于庞大的用户数据,互联网平台能够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推荐和定制,营销效率远超传统渠道;三来,全线上化的投保、理赔流程简洁透明,迎合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偏好。同时,较低的渠道运营成本使其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在年轻消费者心中,中国人寿的品牌形象往往与传统、保守甚至“陈旧”挂钩。其营销方式难以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品牌在决定未来市场的“新生代”客户中存在感逐渐减弱。
前有猛虎,后有群狼。中国人寿面临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关于未来生存与发展模式的较量。
破局之路:主动出击,告别“旧模式”
面对行业深度转型与竞争格局的重塑,中国人寿正迎来主动破局、定义未来的关键窗口期。
在庞大的体量与业绩背后,增长动能放缓与内外部挑战叠加,正不断拷问中国人寿保险传统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然而,挑战之中亦蕴藏机遇。唯有直面变局、主动革新,中国人寿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持续引领行业,实现从“规模之大”迈向“价值之深”的根本跨越。
在产品端,坚定向“保障+服务”转型,深耕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服务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与服务的竞争。中国人寿保险需要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布局养老社区,将保险产品从一个财务补偿的契约,升级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提供确定性服务的解决方案。
在渠道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优质增员、提质增效”,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精英团队,提升人均产能与服务品质。同时,要大力发展银保、团险等多元渠道,并积极探索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私域流量池等线上转化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传统与创新并进的立体化渠道网络。
在科技端,加大科技投入,将AI、大数据应用于从产品设计到理赔服务的全流程,提升效率与用户体验。全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产品精准定价、智能核保、快速理赔、风险预警等全业务流程。
在品牌端,启动系统性的品牌年轻化战略,摆脱“传统”、“保守”的刻板印象。通过更具创意的内容营销、与时尚潮流的跨界合作、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互动,与Z世代等新生代消费者建立共同语言和情感连接,让百年品牌焕发时代新声。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对中国人寿而言,每一次转型既是对过去成功模式的告别,更是对更广阔、更可持续未来的主动重构。


















>
>
>
>
>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