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华为云“舞弊丑闻”:铁律形象崩塌

华为内部的一纸问责通报,在云计算行业内掀起波澜。

据多家媒体确认,华为纪律检查委员会针对云计算业务单元存在的“造假及经济舞弊”问题作出严肃处理,多名业务线管理者受到问责和纪律处分。

其中,华为云CEO张平安被连降三等,工资调整至新职级最大值,并予以严重警告。云服务产品部部长张宇昕、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等人也因管理不到位被连降两等。

如此高层级、大范围的同步处分实属罕见,展现了华为反腐决心的同时,也将其云业务狂飙背后的管理与合规漏洞推至台前。

强力反腐,阵痛不可避免

造假及经济舞弊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但发生在以“铁律”和“流程”著称的华为内部,仍令人深感错愕与震惊。

据媒体透露,华为云部分团队采用“签大单后协商退款”的套路突击完成KPI,还存在“虚报收入”“关联交易”等问题,结合行业惯例推测,可能涉及通过关联公司虚构交易循环、虚增采购成本套取资金等手法。

这些行为,无疑是对华为“以客户为中心”核心价值观的严重背离,也彻底击穿了任正非一再强调的“内部腐败零容忍”底线。

在此之前,华为内部的反腐行动已现端倪。

2025年3月10日,华为通过内部平台“心声社区”发布通报,披露一起涉及72名正式员工与19名外包员工的招聘舞弊事件;时隔不到半年,华为云CEO张平安发布内部通知,对云业务单元(BU)展开大规模组织优化,撤销合并数十个下层部门,聚焦于产品部、公有云服务部及研发部等核心团队。

华为这场被外界解读为“刮骨疗毒”式的调整,其根本目的正是要重塑组织架构,从根源上铲除滋生舞弊的土壤。然而,问责与调整之后,其必然要面临一段艰难的阵痛期。

对内而言,组织士气与信任重建是首要难题。大规模的组织调整和人事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内部人心惶惶。员工对管理层的信任、对公司流程的敬畏,都需要时间来修复。如何在新架构下重新凝聚团队战斗力,激发员工真正的创新活力而非短期功利主义,是一大考验。

对外而言,客户信任与市场信心正承受压力。尤其对于政企客户而言,供应商的合规性、稳定性和诚信度是其选择合作伙伴的核心考量。华为云的此次舞弊事件,无疑会加剧客户的疑虑。在未来的项目续约和新签合同中,客户必然会以更审慎的目光进行评估,华为云的短期市场表现或将承受直接压力。

刮骨疗毒,痛在一时,利在长远。阵痛不可避免,但唯有经历这番淬炼,华为云才能夯实内部管理的基石,重建客户与市场的信任。

头部差距显而易见

在中国云计算的广袤战场上,一场由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的格局重塑正在激烈上演。

据Omdia报告,2025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去年的208.3亿元翻倍增至518亿元,并预计2025年至2030年CAGR达26.8%,市场进入爆发期。此外,2025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市场份额占比达到35.8%,二到四名分别为火山引擎14.8%,华为云13.1%,腾讯云7%,百度云6.1%。

阿里云凭借其强大的生态和先发优势稳居市场首位,而华为云虽位列第三但与第二名火山引擎差距微小,这场龙头之争已进入白热化的深度竞速阶段。

一方面,阿里云通过生态化扩张,构建“水电煤”平台,而华为云避开了阿里在消费互联网的锋芒,将力量集中于政务云及工业互联网。

阿里云的护城河在于其强大的生态体系,不仅在电商、金融等传统优势领域根基深厚,还通过“云钉一体”战略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流量和场景优势。华为云则凭借在政务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长期深耕,在能源、制造、交通等行业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

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达到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阿里云继续稳居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首位,市场份额达33%,同比增长15%。华为云以1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营收同比增长同样达到18%。

另一方面,云计算的终极竞争是算力的竞争,而算力的核心在于芯片。在这一决定未来高度的硬科技赛道上,双雄的“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

阿里云-平头哥“含光800”主打云端推理场景,以其极致的能效比著称,在处理实际AI应用(如图像识别、搜索推荐)时,能效比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华为云-昇腾“910B”实现了训练与推理一体化,尤其在AI模型训练能力上展现出强大实力,成为许多寻求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的政企客户的首选。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研发投入为969.50亿元,同比增9.04%,占营收的比例为22.7%。阿里则在2025年启动的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主要用于云计算和AI算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AI人才的战略布局上,阿里与华为展现了不同的路径与优势。

阿里通过开放其机器学习平台PAI,以及丰富的云原生AI工具链,吸引了超过80万开发者。华为则联合中科院、顶尖高校共同发起“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旨在从教育源头入手,培养从芯片、硬件到操作系统、AI框架的全栈式人才。

总的来说,阿里云凭借其全面的生态布局、市场先发优势以及在AI应用层的领先态势,巩固了其领导者地位。而华为云则凭借在政企市场的深厚积淀、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稳健的增长,稳居前三,这场竞争远未到终局。

登顶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云计算的战局,正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玩家们不再仅仅依靠单一产品的锋芒或价格战的惨烈,而是进入了巩固优势、弥补短板的体系化对抗。算力与算法是入场券,但治理体系、客户信任与组织健康的真实力,正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终极变量。

华为云想要登顶,不仅要靠算力和AI,更要靠真实、透明和稳健的运营。

首先,以“零容忍”重塑内部纪律。在高压KPI下,任何为追求短期数字而牺牲诚信的行为,都是对品牌根基的腐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强调的“零容忍”态度必须穿透组织,让每一份合同、每一笔收入都经得起检验,这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前提。

其次,构建可追溯、可审计的服务流程。对于担忧“黑盒”操作的政企客户,华为云需要提供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运营透明度。这意味着要构建一套清晰、标准化、可被第三方审计的服务交付与财务管理流程。

再有,华为云需要平衡好激进扩张与稳健经营之间的关系。华为云在奋力追赶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构建健康的财务模型和可持续的客户关系。放弃对“虚荣指标”的迷恋,转而关注客户的成功率、续约率与生命周期价值,才能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在AI这个决定未来胜负的新赛道上,华为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战略布局和技术突破,才能缩小与领头羊的差距。这场关乎未来的云战争,已进入关键的相持阶段,任何一方的创新迟缓或战略失误,都可能引发市场格局的再度震动。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本公司进行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福州飞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0875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