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健康
作者 | 詹达
编辑 | 袁月
有人说,ICU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有人说,ICU是离人性最近的地方;
而在ICU医生眼里,ICU是让爱继续的地方。
本期的狐大医,健康采访了两位分别来自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他们希望通过这三个故事,让大家看到ICU里面的故事,感受到ICU里面的温度。
ICU故事一:最后一次牵手,我同意先送你走
有首歌这么唱:牵过你的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2019年夏天,李旭所在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迎来了一对老年夫妻。
老爷爷因脑出血卧床,合并肺部感染。在ICU治疗半个月后,老太太也因脑梗被送进了同一家医院。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爷爷的预后仍非常差。值班医生反复建议老爷爷的家人:积极治疗对于老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实施舒缓医疗或许可以让老人减少痛苦。
舒缓医疗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对于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的病人,通过医学、护理、心理、营养、宗教、社会支持各种方式,让他们得以在生命的最后走得舒适、平静,有尊严,有准备。
老爷爷的家人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因为担心老太太醒过来后会怪他们没有尽心为老爷爷治病。
某天,正是李旭值班的日子,老爷爷的女婿突然来到值班室询问:“老太太今天醒过来了,能不能安排老太太和老爷爷见一面?”
老太太醒后,家人告诉了她老爷爷的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老太太想再见老伴一面。
李旭和神经内科的医生检查老太太的血压、生命体征等情况良好后,经过与医院报备,安排了护士将老爷爷的ICU病房腾出更大的空间,将老太太的病床推到ICU病房里。
在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两张病床慢慢地合并在一起。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旭/摄
老太太努力够着,直到抓到了老爷爷的手,她才转过头,看了老爷爷最后一眼。
这最后一眼,要牵着手看,要看得久一点。
此时的老爷爷带着呼吸机和气管插管,仍是没有意识的。而老奶奶虽然恢复了意识,还是还无法说出话。
第二天,老爷爷的家人签署了同意舒缓治疗的知情同意书。医生开始停止抗生素、抽血化验、心肺复苏等治疗检查,不再增加生命支持的药物,只给老爷爷保持基本的吸氧和营养,在老爷爷感到痛苦时,使用一些止痛药、镇静药帮助他缓解症状。
两天后,老爷爷祥和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患者及家属,来到医院将治疗托付给医生时,医生也因这份信任而担负了责任。此时如果医生因为害怕医疗风险,讲话模棱两可,病人家属就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李旭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在家属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自己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及扎实的技术,去告诉病人家属,病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最好和最坏的预后。
所以当老爷爷已经经历过一次心肺复苏,再“积极地抢救”也没有办法让他恢复过来,而老爷爷的家人仍无法做出选择时,李旭会建议,此时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实施舒缓医疗,让病人更有尊严地离开。
“以爱之名”的积极抢救对年事已高、预后极差的病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负担。
ICU故事二:ICU医生的使命是连接爱并延续下去
有首歌这么唱: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涟漪……
简短的字,也能表达深沉的爱。
在2019年秋天的某个普通的傍晚,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难得安静了会儿。
重症医学科的陈丹坐在桌子前整理病例,正准备去查房。
突然,一串急促的警笛声打破了病房的静谧……警笛声越来越大,陈丹和护士们准备完毕,随时开展抢救。
急救车送来了两位80岁的老人,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太太,两人都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必须迅速送往ICU 抢救。
两人中,老爷爷的情况更加危急。被送往ICU 病房时,他呼吸急促,口唇紫绀,想说点儿什么,但是已经没有办法清楚地发出声音了。
老爷爷自己也意识到了,转而努力挣扎着侧过身,眼睛直直地盯着隔壁病房的老太太。
隔壁房的老太太病情轻一些,戴着无创面罩,呼吸机支持下,缺氧很快得到纠正。鉴于老爷爷情况过于危急,陈丹告诉老爷爷:“现在情况比较危险要给你的气管插管了,不要紧张,可能会有些难受。”
老爷爷摇摇头,显然有些抗拒。忽然他瞪大了眼睛,缓慢地抬起手,指着隔壁。
只一瞬间,陈丹好似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他应该是想和老伴说句话,交代些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陈丹的经验告诉他:必须马上安排插管。但他更不想让老爷爷留下遗憾。
于是陈丹安排护士给老爷爷戴上无创呼吸机,自己拿来了写字板,把笔塞到老爷爷手里,对他说:“老爷子,你有什么话写下来,我会拿给你老伴看的,不能再耽搁时间了。”
瘦骨嶙峋的手用力地握着油墨笔,颤巍巍地写下了五个字:欠情,快活点 。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陈丹/摄
两位老人之间是否有过一场感天动地的爱情,陈丹不知,但彼时看着这弯弯扭扭的五个字,陈丹也湿了眼眶。
“欠情”,用最少字表达最深的歉意;“快活点”,用常州方言对老伴讲:未来不管怎样,你要快快乐乐地生活。
在老爷爷的抢救过程中,所有的医生都在倾尽了全力,在老爷爷清醒的时候尽量用言语去安慰他、鼓励他。
然而,老爷爷还是在第三天的傍晚,安详地离开了。
这期间,为了稳定老太太的情绪,陈丹还特意将老太太换到了看不到老爷爷的病房。
时隔3天,已是物是人非。
老爷爷走后,医生用轮椅,将老太太推到了老爷爷的病房。刚进房门,老太太便看到了床头的写字板。“欠情,快活点”。她明白,这是老爷爷写给她的。
一块普通的写字板,承载着老爷爷最后的遗憾与爱,连接着两个错时空相见的老人。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陈丹/摄
陈丹说,在他十多年的工作时间里,夫妻同时进入 ICU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被 ICU大门阻隔的亲情、爱情。而ICU医生的使命便是在关键时刻将世间的爱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并延续下去。
ICU故事三:每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医疗决定一定是伴随风险的
有首歌这么唱:无风的时光,一声也不响,木棉花在歌唱……
盛开的木棉花,红艳艳的,明亮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旭/摄
2020 年 2月下旬,李旭在新冠隔离区负责第一批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某天下午,ICU 病房走廊的阳光格外灿烂,楼下木棉花开得正艳。
一转头,李旭看到ICU 病房里,病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医生和护士穿着防护服来回走动着,监护仪发出平稳的滴滴声。
“重症病人每天都只能看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我们,让他们看看窗外美丽的阳光、楼下盛开的木棉花,或许对他们的病情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夕阳转瞬即逝,李旭立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管床护士。
在评估了三位患者的身体情况、检查完设备后,几名医护人员用轮椅,将患者缓缓地推到了阳台。
患者们挂着氧气瓶,仰起脸,任由阳光透过玻璃打在脸上,微风透过窗户缝隙轻轻舞动着头发。
此时,对身旁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医疗决定是伴随着风险的。
“对病人有更好的帮助,就算有风险,作为医护工作者,也要勇于承担这份风险。”在患者享受落日的这半个小时里,李旭同几位护士时刻保持着警惕,观察着每一位患者的状态。
直到夕阳西下,将患者安全地送回到病床上,几位医护工作者才松了一口气。
正如以上三个故事里所讲的,除了全身插满管子的患者,报警声此起彼伏的监护仪,紧迫的抢救,ICU里也有很多温暖与爱在存续。
ICU里的医生或只是在特殊时刻递上笔与写字板,让八旬老人将最后的表白留下;或只是将两张病床拼在一起,让57年的伉俪再牵一次手;或只是建议舒缓治疗,让遭受过病痛折磨的老人安详地离开;或只是将病人移动到阳台,让他们也晒晒太阳,看看春天的木棉花……
在不经意间,弥补了一些遗憾,传递、创造了爱。
而ICU里的医生们,对此乐此不疲。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