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校方回应“网传女大学生突发心梗,因疫情不让救护车进入死亡…”

原标题:校方回应“网传女大学生突发心梗,因疫情不让救护车进入死亡…”

昨晚,一名自称山西某高校学生,在其微博名@珍珠芒果奶茶 上发博爆料:

山西财经大学一女生,操场突发心梗后,以疫情为由,不让救护车进入学校救援,耽误了25分钟,最终导致该女生,抢救无效死亡。

针对这一事件,山西财经大学今天发布了情况通报。

通报称3月24日,学校确有一名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时,进行集体慢跑中突然倒地。

但是,老师对该学生进行了救治,校医5分钟到场施救,120急救车9分钟赶到现场,急救后迅速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确认死亡。

不管是这位爆料的学生说法,还是学校的说法,网上均有质疑:一是学校是否配有AED,为什么没有使用?二是救护车到底多长时间来的,为什么学校说9分钟,学生说二十多分钟?到底信谁的?

所以,目前看来,第三方的信源,最为重要。比如急救中心或急救医护人员的说法,更让人信服。当然,不管如何,引起死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本身的疾病等因素,抢救及时或者不及时,都是相对的。

抢救及时,只是有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的黄金窗口4到6分钟,但多数学者认为最最宝贵的,其实只有4分钟。那么,按照学校的说法,也是错过了急救的黄金4分钟。然而,在中国真正懂得黄金CPR的人不到1%,能快速获取AED的场所,更是微乎其微。4分钟,几乎成为了多数心跳骤停者的魔鬼时间。

而在发达国家,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技能,已经如同消防逃生一样,成为一个人人都会的基本日常技能。AED的安置,也像消防拴和灭火器一样,在大多数场所,随处可及。

所以,“医护多”认为,事后追责,永远没有亡羊补牢意义更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医生,但每个人都会成为病人。只有人人都会,才能人人救我,我救人人。

举个例子吧。

2015年3月15日,在江苏无锡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中,一位选手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现场专业急救人员立刻携带AED到达,马上对这位选手进行电击除颤治疗,很快,该选手呼吸和意识均迅速恢复。

而在此三年前,在广州,2012年广州马拉松比赛中,年仅21岁的陈杰,猝死在10公里的终点线上;另一丁喜桥,也心脏骤停倒在终点线上,抢救9天,依然去世。假如当时,也能对他们及时的使用AED,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

在规范的急救道路上,我们还有多少的百米障碍需要冲刺跨栏?

因此,对于山西财经大学这起悲剧事件,不能仅仅是为这么一个年轻生命的个体逝去,向学校讨个所谓说法,争取一点赔偿,于家属以安慰,于逝者以安息,就了事。

只要死了人、就要讨说法,可以理解,但更应该痛中思痛,以点推面,让每个公民普及学会一下基本的急救常识,才更有意义和必要。

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学校车站等地设置AED,这对提高心源性猝死救治成功率,非常重要。

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健康状况,的确令人堪忧,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没有健忘,大家一定都还记得,疫情爆发之初,这样的悲剧,曾接二连三的发生过多起。

2020年4月24日下午,河南一名15岁男生戴口罩上体育课跑步时猝死。

仅6天后,4月30日下午,湖南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在体考一千米测试时猝死。

不到10天,两名花季学生,都在体育跑步时猝死,令人痛心,也令人深思。实际上,不仅仅是学生,许多三四十岁身体本是如日中天的人,却转眼雁落平沙。曾经有个“剧中剧”的悲剧,最值得警醒。

2016年11月3日下午,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二中学初三年级14岁学生贺某,在体育课上突然倒地,老师赶紧跑过去查看并通知校医,随即将其送往阎良区人民医院,最终没有抢救回来。医生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随后,学生家长找学校讨要说法。

应家生家长要求,阎良区教育局一位张姓女副局长,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学校商谈处理此事。却不料,这位张副局长,在商谈中,突发心梗,不幸身亡,只有45岁。

张副局长猝死后,那位死亡学生家属一下子也懵了,忽然就明白了生死无常的意义,表示愿意走司法程序。

这则新闻看后,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无限感慨?二者死得如此巧合雷同,让人痛心之余,甚至有些尴尬。为什么近些年来,这样的猝死悲剧不仅越来越多,还越来越年轻化?

多数学者认为,猝死原因很多,但主要两个:一是本身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肺和脑血管疾病等;二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特别生活不规律、社会竞争性强烈、学习、工作压力过大,这些都给心血管病发生,埋下了隐患。

在很多人看来,猝死似乎遥不可及,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可能与猝死有联系。其实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黄泉路上无老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飞奔在猝死的路上。

而且,最要命的是,因为年轻漠视健康,对自己的身体掉以轻心,年轻人往往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猝死。而医护人员,更是高危人群,尤应注意。医不自医,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等下黑”问题。

还记得2018年,4月23日的那个悲怆的下午吗?海南一个医院呼吸内科的90后规培医生,下班后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学医的我们,正狂奔在作死的路上》后,在健身房跑步时,突然倒地猝死,年仅20来岁。

一语成谶!是带泪的讽刺,还是痛苦的呐喊?

或许,我们真的到了需要改变一些什么不可的时候了,为所有的学生,也为天下的医生!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本公司进行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福州飞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0875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